最近,AI瀏覽器界又冒出一位新貴:Dia。
Dia受到關注,不僅僅是因為產(chǎn)品本身,更因為其背后的明星操盤手——The Browser Company,也就是那個曾打造出Arc瀏覽器的團隊。
Arc瀏覽器首頁
雖然Arc沒有進入中國市場,也沒做大規(guī)模用戶營銷,但硅谷創(chuàng)投圈和極客社群中,Arc是話題度非常高的圈層爆款,吸引了上百萬高粘性用戶,曾一度被很多人稱為“下一代瀏覽器范式”。
如今,這家公司做出了一個不小的轉向。在2024年完成新一輪5000萬美元融資后,他們將重心從Arc轉移到了這款全新的AI瀏覽器Dia上。
作為Arc瀏覽器的“精神續(xù)作”,Dia主打AI驅動的原生瀏覽體驗,目前正在進行邀請碼制公測。
Dia官網(wǎng):https://www.diabrowser.com/
說到這里,很多玩家看到邀請碼三個字可能第一反應是“啊這又來”,畢竟前陣子大火的Manus就被一些人吐槽“用邀請碼制營造稀缺感”。這種玩法雖然會讓不少用戶感到高門檻,但對產(chǎn)品團隊來說也算一種有效篩選早期用戶和冷啟動測試的方式。
這次,拿到邀請碼的我們試用了兩天,并決定出一篇測評。關于大家關心的一些問題,比如實際體驗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絲滑,是真的顛覆還是另一個披著“AI外殼”的Chrome,下面就來一探究竟。
實測Dia:是“懂搜索的AI”,但不是“有觀點的AI”
進入Dia瀏覽器首頁,首先視覺上延續(xù)了Arc的極簡主義美學,整個界面只有一個居中放置的搜索框,沒有標簽欄、沒有資訊流、沒有熱點推薦。
這大概也是為了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“提問”本身,而不是被五花八門的信息帶走。
在搜索框下方,有一個名為“Personalize Dia(個性化Dia)”的入口,用于對回答風格進行細致調整。
這里可以設置幾個維度的信息:
首先是“你崇拜誰”,填寫一些人物、媒體或機構名后,Dia會據(jù)此模仿這些風格進行回答。
其次是“學習方式”,提供三種選項:要點式、結構化段落、或長篇深度探討。還可以通過滑桿調節(jié)語氣傾向,從隨意聊天到正式陳述。
此外,還有一個開放輸入框,支持補充偏好,例如“使用類比解釋”、“避免使用emoji”等,屬于自由度較高的自定義項。
這一功能本質上是對AI人設與輸出風格的預設調整,雖然邏輯上與大模型的系統(tǒng)指令類似,但界面上做得更輕量、直觀,用戶無需理解prompt工程也能完成初步調教。
左上角有一個略顯低調的“Imported from…(從...導入)”,點進去會發(fā)現(xiàn)它已經(jīng)自動同步了我在Chrome瀏覽器的書簽欄。這是因為Dia是基于Chromium引擎構建的,天然具備與Chrome同步書簽、標簽頁等數(shù)據(jù)的能力(Chromium是一個開源瀏覽器項目,由Google牽頭開發(fā),所有人都可以基于它打造自己的瀏覽器)。
當我在搜索框輸入“中美關稅”后,彈出了一個下拉框,包括Google和Chat兩個選項,選Google會跳轉至傳統(tǒng)搜索引擎,選Chat則會調用Dia主打的AI回答模式,這也是它主打“提問即交互”的關鍵所在。下方還列出了相關的長尾搜索建議,讓提問變得更有方向感。
我選擇了Chat模式,Dia很快生成了一段結構工整的回答,標題式的分點總結+引用媒體鏈接(CNBC、BBC、AlJazeera、NYTimes),總體中規(guī)中矩,合格但不驚艷。
回答內(nèi)容偏簡短、輕量,基本上都只用了一兩句話帶過,沒有太多延展、細節(jié)和上下文補充。如果你習慣用Perplexity等AI搜索引擎,可能會覺得這個回答不夠深入。當然,也可能是因為我的提問過于簡化。
此外,雖然Dia整合了多個權威信源,但在一些高敏話題上,還是很容易讓人懷疑它的可信度,所以還需要自己點進源頭進行事實核查。
有一個細節(jié)值得夸一嘴,Dia的每個回答下方都自帶“Copy as image(復制為圖片)”的按鈕,點擊即生成一張長圖,非常便于社交分享和記錄留存。
我在下方的“Ask another question”框繼續(xù)追問“這場關稅戰(zhàn)會以什么結果收場?中美貿(mào)易會不會脫鉤?”,可以更明顯看出,Dia的回答邏輯和它“AI瀏覽器”定位密切相關,本質更偏向一種基于搜索結果的信息摘要,依賴的是聯(lián)網(wǎng)檢索+內(nèi)容總結。
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它幾乎每條信息都有一個引用來源,為什么它語氣偏謹慎中庸、不輕易給出明確觀點,以及為什么它在中文和英文語境下差異不大。因為實際上,它是從網(wǎng)頁里提煉內(nèi)容,而非純語言模型生成。
相比之下,生成式AI如ChatGPT等更擅長的是在已有知識基礎上推演、延伸、甚至“胡謅”一套理論。
此外,Dia首頁的搜索框不僅支持自然語言提問,還能直接添加網(wǎng)頁Tab或本地文件,用作后續(xù)對話的上下文引用。
比如我正在瀏覽TechCrunch的一篇關于OpenAI的報道,只需要點擊“Add tabs or files”,就能把這篇文章作為輸入綁定到提問框中,然后可以再補上具體的指令和要求,比如“用中文總結”。
整個過程非常自然,就像是在和助手說“你看看這篇文章,給我翻譯一下、提煉一下重點”。
這一點和傳統(tǒng)AI瀏覽器最大的不同在于,Dia把瀏覽器中的網(wǎng)頁變成了對話的延伸,不需要反復復制粘貼、截圖或者換平臺操作,信息流轉就在同一個頁面內(nèi)完成,非常順滑。對于那些習慣多窗口查資料、做信息整理的人來說,這種可引用Tab的設計,幾乎就是為工作流而生的。你甚至可以一次性添加多個標簽頁,讓AI綜合歸納多方信息,一步到位。
Dia還可以一邊瀏覽網(wǎng)頁,一邊隨時調出AI對話窗口,進行聊天交互。
比如我正在看一篇關于AI編程工具Augment Code的小紅書筆記,只需用鼠標劃中關鍵詞,點擊頁面右上角的Chat按鈕,即可喚出右側的AI側邊欄。不需要跳出當前頁面、打開新標簽,或者手動復制粘貼關鍵詞,很適合日常碎片式瀏覽、深度閱讀時順手補課。
不過,這個“劃詞即查”的功能,在AI插件里確屬實不是新鮮事了,Monica、Merlin、Wiseone甚至NotionAI插件都能實現(xiàn)類似操作。但Dia的這一設計,還是有幾個值得拎出來說的點。
目前,大部分插件都是外掛式體驗,需要主動點擊瀏覽器擴展欄,或者額外跳個浮窗來提問。而Dia直接把這個能力做到瀏覽器結構本身里,右上角Chat按鈕就是你和AI的入口,不需要切換任何界面,和瀏覽行為天然耦合。在體驗和交互上,這一設計確實比傳統(tǒng)AI插件更原生、更順手,使用流暢度和沉浸感更高,是一種非?!癆I原生”的形態(tài)。
除了網(wǎng)頁和文檔,Dia還能識別和總結在線視頻內(nèi)容。我復制了一段Josh Miller(The Browser Company創(chuàng)始人)在X平臺發(fā)布的介紹Dia的視頻鏈接,Dia很快就生成了一份結構清晰的概要內(nèi)容。
不僅準確識別了視頻的長度(11分鐘),還較為準確地提煉了視頻的幾個要點:產(chǎn)品愿景、AI集成、設計理念、團隊招募……響應速度也相對較快,幾秒內(nèi)就完成了摘要生成。
但說到底,目前的Dia還只是第一代產(chǎn)品,功能不算強大,依賴ChatGPT的回答也比較泛泛,并未完全脫離瀏覽器AI插件的范疇,你可以把Dia理解為一種“AI-native瀏覽器”雛形的試驗品,只是在體驗上做了減法。
Dia會是AI瀏覽器的未來范式嗎?
其實早在2024年初,Arc瀏覽器就已經(jīng)支持將Perplexity設為默認搜索引擎,并積極擁抱AI搜索。正因如此,Arc與Dia的界限似乎不是很明確,而像是同一家公司的兩個實驗方向。
Arc是“瀏覽器+AI”的增強型邏輯,面向的仍然是相對熟悉瀏覽器操作的用戶。Dia則是跳出傳統(tǒng)瀏覽器思維的“AI-first”實驗,試圖從底層交互范式出發(fā),重構瀏覽器體驗。
2023年10月底,The Browser Company的創(chuàng)始人Josh Miller曾在一場用戶交流中坦言:“Arc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主流產(chǎn)品。它太復雜,太不同,太難上手了。我們通過大量用戶訪談和數(shù)據(jù)分析后判斷,Arc最終會是一款服務于極客群體的工具。”
這或許是一種克制的清醒。雖然Arc被稱為“過去五年最有想象力的瀏覽器”,但它的學習曲線和激進設計,注定會把大量普通用戶擋在門外。Josh并不否認Arc的價值,但他意識到,要真正影響下一代主流用戶,必須重新構建一個面向更廣泛人群、擁有全新交互邏輯的瀏覽器產(chǎn)品。
這也是Dia誕生的背景。
Josh Miller在介紹Dia時強調,“在已有瀏覽器中加入幾個AI按鈕,并不是什么革命性的事”,他們要做的,是將AI深度整合到瀏覽器的操作結構與用戶路徑中,成為用戶“上網(wǎng)”的默認方式,而不是功能區(qū)的加法。
We believe that AI should live across the entire computing experience—not just in a sidebar.
在已有瀏覽器中加入幾個AI按鈕,并不是什么革命性的事。我們相信,AI應當貫穿整個計算體驗,而不僅僅是存在于側邊欄中。
但Dia的理想主義,是否會像Arc一樣,在現(xiàn)實使用場景中慢慢褪色?Dia的功能設計、使用體驗、交互邏輯是否足以支撐它對AI瀏覽器未來范式的想象?似乎還要打上一個問號。
雖然對話式交互有著自然、輕量、親切的天然優(yōu)勢。很多人第一次用AI產(chǎn)品就是因為它不像搜索引擎那樣冷冰冰地丟一堆鏈接,而是像個能聊得來的人類搭子。但在這個過程中,信息的來龍去脈變得不可見了。
傳統(tǒng)瀏覽器把所有結果都一股腦擺出來,用戶可以選擇跳轉、橫向比較、自己判斷。而Dia把這一切都包裝進了一個黑箱式的回答里,它說什么、怎么說、漏了什么,你很難感知和察覺。對喜歡掌控信息、查資料有路徑依賴的人來說,這種體驗是割裂的。對話式交互固然高效,但或許并不是一刀切的未來解法。
「AI新榜交流群」進群方式:添加微信“banggebangmei”并備注姓名+職業(yè)/公司+進群,歡迎玩家們來群里交流,一起探索見證AI的進化。
歡迎分享、點贊、推薦 一起研究AI